关于2015年广告的价值变迁与趋势的思考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6/26 10:50:05)
因此,当前针对广告媒体价值的分析,应当更多着眼于流量入口效应的分析和思考,未来在广告主眼中,不会存在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区别的媒体形态分野,而将越来越重视对大规模流量入口的争夺,从形态上而言,这个入口的载体可以是现象级综艺节目、也可以是移动媒体的某个超级应用、甚至可以是某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只要能够吸引用户从这一途径接入互联网,本身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广告传播价值。
第二,媒体价值的重构:从覆盖范围到用户黏性
传统的媒体资源价值,在于以大规模覆盖的方式弥补了传播不精准的短板。因此,其覆盖范围直接影响广告价值的高低。这种情况下,广告的主要传播路径在于“播”。而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主要传播路径则在于“传”,强调用户参与后向同类消费者的体验传递和经验交换。因此,广告活动中媒体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覆盖范围,而更多强调其用户黏性。用户黏性的差异将决定媒体究竟仅仅是流量的入口,还是流量长时间的汇聚平台。用户在一个平台上的滞留时间越久,留下的电子痕迹就愈加丰富,其流量价值也就自然较高。
我们认为,用户黏性是现阶段制约传统媒体广告价值的最大痛点。一方面,传统媒体近年来通过建设“两微一端”来积极布局新媒体板块,提高自身的用户参与性;另一方面,电视台生产了大量现象级的综艺节目,形成了以春晚为代表的大型流量入口。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传统媒体的平台缺乏可持续的用户黏性,传统媒体在内容上的努力往往是为人作嫁衣,自身作为流量入口却并未获得太多的广告利润。如上文提及的“春晚红包摇一摇”,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微信这一超级媒体应用,春晚只是一个引导流量的入口,用户的参与、互动和电子痕迹,全部在腾讯搭建的技术平台上展开并记录,关于抢红包的话题,在社会化媒体上反复发酵,形成全社会关注,直接激活了微信的金融功能,大大提升了微信的用户规模,进而提高了其广告价值,而对于创造了这一流量入口的央视而言,除了春晚收视率有一定提升外,抢红包对其广告经营并无显著的持续利好作用。
2015年第一季度传统媒体广告整体下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户黏性的缺失,广告主不是不知道传统媒体的内容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是观察到这一影响力持续发酵的平台已经迁徙到了新媒体领域,这种传统媒体生产内容、制造话题,新媒体跟进报道,形成互动的模式,一方面为广告信息提供了新的载体,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传统媒体的管道化窘境,无形中让传统媒体成为了新媒体的廉价“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