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微信视频号与小红书在2023年强势崛起,成为网络平台新增量。2022年6月,微信视频号月活用户规模就已超8亿人,总播放量同比增长超50%,且原创内容占微信视频号作品的绝大部分。截至2024年2月,小红书月活用户规模已超3亿人。主流媒体机构关注到这一趋势,不断向用户聚集的平台发力。CTR唯尖数据监测显示,截至2023年底,45家主流媒体机构已开设微信视频号官方账号数量超过850个,体量与快手平台接近;在小红书平台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云南广播电视台等18家主流媒体机构均已开设认证的官方账号,占比已达40%。
主流媒体入局风口赛道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微短剧在近两年以轻体量、多反转、强带入、高转化等特点,迅速成为热门内容赛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数据显示,2023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短剧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过审短剧数量由2023年一季度的83部增加至2023年四季度的153部。2023年,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躬身入局,打造了高品质精品微短剧。2023年12月,大芒剧场的微短剧《风月变》上星播出,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说明该剧目的精品化程度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主流媒体推出的微短剧更是在选题上切准时代脉搏、创新融合丰富的文化内核,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50周年之际,推出4集微短剧《河姆渡的骨哨声》,实地取景、融合穿越桥段,打造考古主题的动人故事;2024年春节期间,四川观察推出精品微短剧《子曰》,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场景,通过孔子的语录讲述了感人的温情故事;苏州广电与芒果TV合作推出《一梦枕星河》,聚焦苏州老城保护,融合苏绣、评弹、昆曲等非遗元素,在讲述青春故事的同时映射出苏州现代发展的风貌。此外,在2023年末备案的剧目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的《刺桐花》,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自制系列微短剧《AI看典籍》等,皆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项目。
《报告2024》指出,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主流媒体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媒体融合创新的边界。2023年,主流媒体积极拓展“内容+”边界,深度实践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用户带来了丰富多元的内容产品。围绕用户不断丰富的个性化需求,主流媒体进一步细化服务赛道,提供更多垂直细分的选择,在AIGC浪潮下,积极推出AIGC工具性平台,探索生成式内容量化产出。从全球来看,在国际传播战略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主流媒体系统化打造中国叙事体系,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努力不仅展现了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能力,也为整个内容行业树立了标杆。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主流媒体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版权保护困难、内容质量较差等问题,这不仅是技术赛道的竞赛,更是创新思维与智慧的较量。当然,正是由于这些挑战,激发了主流媒体的创新活力,纷纷成立AIGC融媒创新机构,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不断在探索中前行。2024年,主流媒体将继续深化对AIGC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变革,以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面对挑战,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媒体融合的崭新篇章。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