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位和包装的基础上,商家要与 客户建立更深入的互动和连接,以具备不断“迭代调优”的能力。小米通过打造“参与感”的米粉社群,让用户投入miui的升级构建中;ZARA通过一线店长 的沟通监测反馈,随时推出最fashion的新品;丰田通过社区商务的构建,建立把握不同地区消费需求变化脉络的快速生产线(引自包政《营销的本质》)。 对于商家来说,如果与目标人群不再是单向的销售关系,而是变成更加双向的互动,甚至是一种更加深入的结盟关系——商家专门为目标群体精心定制商品并迭代调 优,这样为了中产特别建立的连接一旦形成,恐怕会有极高的归属。
2、内容传播的洗脑者CO。
品 牌的塑造者们设计了最初的素材,这是故事的蓝本,但这个时代有人比他们更会讲故事,这些人深谙目标人群的深层心理和语言习惯,懂得“润物细无声”的巧妙渗 透,更知道如何把这个故事变着法子讲给你的目标听——这些人就是内容传播的洗脑者,是品牌的布道师。尽管我们的商家总是自以为拥有乔布斯的伟力,总是想把 内容的活儿揽在自己手中。但是毕竟这是一个分工合作的时代,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与其自建一个内容生产团队,不如找准你的PGC。
内 容传播者的第一个能力是“分群”,他们通过垂直的内容帮助商家获得精准的流量。试想,如果一个人对海淘心得根本看不下去,他们也根本就不可能是长期海淘的 目标人群;一个人对二次元或者电影根本就不痴狂,他又怎么会care周边呢?一个人对于中产阶级的生活文章只感到矫情恶心,你下再多力气去销售,恐怕也是 鸡同鸭讲。在做好分群的前提下,内容的第二个能力是建立与目标人群的“日常连接”,因为内容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消费品,可以不断翻新满足他们的阅读欲。这样 一来,精准获客和流量粘性的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把营销比作追女生,假如今天你想追的女生是文艺十足、格调优雅的,内容就像是“书店和剧院”,是她们最爱去 最常去的地方。
更关键的是,内容传播的核心能力是“洗脑转化”,是通过各种办法传递销售信息、强化用户信任,把你的故事植入进去, 常见的办法是:一是摆出中立的姿态,做消费知识的传授者、消费资讯情报的提供者、消费观念的倡导者或者消费产品的评测者,这是我们在知乎、什么值得买、各 种评测视频中看到的;二是依然讲自己的故事,只是悄悄把商品概念植入其间,当然不要像好莱坞电影放伊利牛奶那么露骨;三是营造各种高逼格的氛围,不断进行 心理暗示,直撩拨得用户心痒痒的,看久了难免就要剁手了;四是抛弃一切伪装,直接做明目张胆的广告人,用牛逼的文案图片取胜,或者像马东在《奇葩说》里那 样:感谢我们的赞助商……只要友谊的小船不翻,一言不合我就要洗脑啊要洗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