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期审批的人治方式,制约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行业话语权微弱,合法权益一直难以伸张
三、资源拍卖人为抬高成本,扼杀创意与品质提升空间
四、户外广告无孔不入,导致市民的反感和抵制
五、营销手段陈旧,监测手段和效果评估苍白乏力
六、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数字化探索仍然雾里看花
七、同室操戈,低档次竞争,往往两败俱伤
八、习惯于单打独斗,心态不正致使大多数的整合难成功
九、以融资上市为唯一目标,单纯拼利润,欲速而不达
十、跨界跨区域扩张冲动,挫伤一些大媒体公司发展锐气
一、短期审批的人治方式,制约行业的持续发展
各方面的调查表明,户外媒体设置审批、短期审批、多头审批和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是城市户外广告乱象四起的主要原因,导致各样只顾眼前利益的投机行为。一些原本打算扎实经营、长期运作的企业,迫于压力扭曲正常的行为方式,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维护政府关系、获得广告资源等非专业层面,短期暴利,严重阻碍了公司的稳健发展和团队的专业成长。
长官意志,权力寻租。行业性规范与全国性标准的缺失,加上各地户外广告监管的部门也不尽相同,地方长官的好恶俨然成为了行业标准,这就为主管官员的专治提供了施展的空间。长官意志,几年一个任期,让行业忙于迎合,疲惫不堪。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模糊,权力伸缩的空间自然就很大,当权力遇到利益、尤其是对城管这样的部门而言户外广告算是很大的一块肥肉,自然会通过整治、拍卖等各种名义将所在城市空间资源变相占用,与民争利,由此衍生出的权钱交易也就屡见不鲜了。
频繁整治,劳民伤财。过去十年,是地方政府此起彼伏轮番整治户外广告的十年。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主办给北、上、广户外广告业带来的更多的是灾难,“一刀切”的运动式整治劳民伤财。一些二三线城市,有的只凭市长签署的一纸命令,有的只因新来书记的个人观感,就能够引发行业地震,导致当地大多数公司面临灭顶之灾,多数业内企业要么关门、要么转行,严重挫伤了这个行业的骨干力量。
二、行业话语权微弱,合法权益一直难以伸张
整体而言,户外广告的城市功能和传播价值,与其社会地位不成正比。在国家政府层面,没有机构代言人,得不到国家层面的直接政策扶持;城市户外广告的规划、整治,事先没有行业代表或行业组织的参与,行业的意见被当政者及时听到都很难、采纳就更无望了。
行业法规不健全,全国性规范一直空缺,户外广告的命运全凭地方主要领导一时的好恶。广告法将户外广告交由县级以上政府监管,加上以GDP论英雄,行业地位一直很低。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