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1 000万元,你会用什么方式拍摄一支广告片?
在中国,1 000万元大多是这样被花掉的:800万元用来请明星代言,200万元用于导演、编剧、策划及制作团队。
2016年,泰国导演山姆帕特瓦尼克为中国P2P平台亿百润拍摄了一支广告片,他是这样做的:
儿子是一名艰辛的净水器销售员,经常被顾客拒绝,甚至被狗追着跑。妈妈总是鼓励他,每天都送来热腾腾的饭菜。儿子常常给妈妈100元钱做家用,但妈妈舍不得用,把钱都存进了亿百润理财平台……最后,妈妈病倒了,儿子才发现妈妈给他留下了一笔不菲的存款。
这则平凡素人演出的广告,以平民视角将亿百润的品牌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犹如一部制作精良的感人电影,一经推出就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疯狂转发。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泰国广告以其独到视角、谜之剧情,成为广告营销界的一朵奇葩,屡获国际大奖及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堪称“神一般的存在”。
如今这股神秘的力量已经拥入中国广告业,令人侧目。
泰国广告是怎么蹦出来的
泰国广告也曾经乏善可陈。
上世纪九十年代,奥美、TBWA、BBDO等国际4A广告公司进入泰国市场,他们的客户挥金如土,一则广告的制作预算可以高达700万元人民币。这在经济尚属落后的泰国犹如天文数字,年轻人纷纷扎堆进入广告业捞金,行业一片欣欣向荣。但是,那时的泰国广告充满着色情、暴力、人妖等低俗元素,与国际水准相差甚远。
转机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由于广告预算急挫,泰国的广告公司发现他们再也拍不起那些“低俗广告”了。破产的破产,裁员的裁员,泰国广告业只留下一群擅于“比稿”的从业者,即用创意、点子赢取客户的创作者。
一位标志性人物素森·佩奇素温适时地出现了。
素森的长相酷似中国香港喜剧演员吴孟达,他本来是一位创意总监,后来因为“好点子太多”,便干起了广告导演的活。
素森喜欢使用平民演员拍摄广告,以电影叙事般的手法记录平民生活的点滴细节,传达人生哲理及品牌文化。这样做自然是出于预算的原因。但素森发现,平民故事广告更能引发受众的认同感。
依靠拍摄平民故事广告,素森的作品“黑猫威士忌”获得1997年戛纳广告节铜狮奖。这项“破天荒”的大奖,促发整个泰国广告业向“拼创意、拼点子、讲故事”的风格一骑绝尘而去。即便广告预算不到20万元,泰国广告人也能讲一个让你哭或让你笑的故事。
1998年,泰国斩获纽约广告节5项大奖。2000年的克里奥广告大赛,泰国占据了亚洲国家7个奖项中的4个,一举奠定了泰国广告业的领先地位。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