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对社会生活有巨大影响的消费变革,商业战略本身是一个基础,强大的公关执行力不可或缺。我不记得别克赛欧当年做了什么广告,只记得满眼的媒体报道、专家评点、消费者声音,中国人终于开上能付得起而高质量的轿车了,轿车进入家庭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
马云2003年把公司CEO特别贡献奖给了公关团队,显示公关在总体战略中的特别作用,尽管这样的超常作用至今还饱受争议。
希望能找到更多在公司发展史起过这样的作用的公关,请帮忙提供线索。
可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做不到,我自己做了20年公关,不记得公关有过这样的作用,只记得在GE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年公司在美国市场屡受诟病,年底在《财富》“最受尊敬企业”排名重归前三,CEO专门找到公关老大,连着说了三个Thank You。这主要是美国公关团队的贡献。真正欣慰的是,CEO知道公关有多难,逆风而行的时候,用正能量影响媒体影响受众,不能花钱收买,这个有多难,做了才知道。
这个例子也表明,公关不仅是在顺风顺水的条件下才能施展。
其实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公关如何在逆境中扬帆?如何在不知名的公司里找到位置?如何在财大气粗的广告面前不被边缘化?
首先不要再跟广告较劲,你和里斯不一样,你的工作不是给人观念警醒,而是把事情办了,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老板对公关的不重视。
公关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无奈都是不可控,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在任何具有战略策划和明确衡量数字的场合,公关都无法真正发力,就如我们现在每天都做的在企业业务占比最大的品牌发布、产品上市活动中,公关无法真正发力。牵头的Agency或者是广告公司,或者是“数字整合营销”公司,在这一框架中,项目总负责人会忽然说,我们是不是要做点PR?
还会有经常做沉思状的广告公司老大说:“其实,整个战略中最重要的是PR。”
这事跟费用总有点关系。
在我们新的传播生态圈中,公关(PR)已经转为付费或者半付费的商业运作,因为一个纯粹公关的项目太费时间,太不可控,就像里斯说的:“酝酿过程越长,故事就越大。一头大象从孕育到出生要两年时间。”
你好,大象。
跟广告和付费的关系想明白以后,现在回来看公关应该做什么。大公司大品牌问题不大,你们是富人,公关是钱,钱都是你们的。对于小公司小品牌的公关,不管你是独立部门还是寄居在市场部,建议做这样几件事:
第一:找到你的企业与公众之间共同关注的话题,不要局限在大话题比如环保、健康、安全,往下走至少两级,到那种足够引起媒体关注,又能与企业战略同步的话题,比如:60岁以上人的健康靠锻炼靠营养还是靠保险? 汽车排放的降低还有没有技术突破? 互联网金融对消费者便利更多还是风险更多?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