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吴老师你讲的全是2C的事情,我们2B,在风险投资的寒冬里面没有被伤筋动骨,是基于企业级应用大规模投资的获利者,我们活得很健康。但你们知道 吗?高通为什么把它市场费用的大部分拿出来做基于消费者的推广?810依然是性价比最合适、功耗最好的芯片,820又快要出来了,为什么820芯片能够成 为很多社交网络上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元素?有人说我是垂直产业链的整合者,所以不需要关注所谓的2C。但如果一个垂直产业链的整合者,不能够帮助生态链群体 共同面对和影响消费者,只作为信息中介的话,极有可能会第一个被干掉。作为渠道的服务能力如果不能被放大的话,那么它的流程价值就一定会被替代。
同样的服务,两家公司最终的差异很大,为什么?
所有的商业差异化来自于对用户的洞察,和对用户关系的深耕细作。
我以大家比较了解的鲜花服务为例,你会发现,A品牌(野兽派)和B品牌( Roseonly)同样崛起于微博,但是A品牌意识到它必须是生活美学的品牌。B品牌则强调作为表白的利器,它们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
屌丝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后面两个字,叫逆袭。这个时代不缺少神话,只有屌丝逆袭的姿态才能熠熠闪光,广为流传,才会引爆这个时代。B品牌的表白定位,就很好的理解了这个场景。而A品牌呢,则不断和明星跨界,走向了偶像塔尖。由此来看,这就是战略,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营销。
这个战略的后果,直接体现为两家虽然同样起点,同样品类切入,但命运迥异,形成了气质不同的两个平台。两个品牌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要有梦想,不仅仅只有股市和苟且,还有爱和远方,所以一个是爱,一个成为了远方。所以,当我们在谈论营销时,其实就是在谈论我们的战略。
新时代的多个趋势
AC尼尔森近期发布了全球零售品的洞察报告,报告里面概而言之展示了多个趋势。
第一大趋势是为我互联。以前我们叫WE,现在叫ME,更加的个性化,也就是以个体为中心,形成新的一种互联能力,叫为我互联。所有的产品和应用一定要进入ME的一种互联的状态。
当我们谈论共享经济的时候,我们都喜欢说:每个人都是产销者。我们每个人既生产信息也消费信息,我们既生产内容也消费内容。如果真的把每个人都成为产销 者,为我互联,人本身也是渠道,所以从商业最朴素的规律,和最基础的原点来看,这样一种生产关系的重构,可能才是我们营销要考虑的重心。
第二个趋势是成果经济,第三个趋势是平台革命。每个企业都变成了另外企业的平台,每个品牌都会作为插件进入另外的平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