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杰伦的歌对于80、90后来说绝对都能够勾起许多年少的记忆,哪怕你不喜欢他,走在大街小巷也听到的都是他的声音。OPPO这次把周杰伦搬出来了,并量身定制了一支片子,从网络舆论看,“感动”是网友提到比较多的评论。
大家好,回来了。先上一篇案例评论,一开始一直没想通,写了又删写了再删,想通之后觉得异常简单粗暴,认真看,认真想,没其他意思。
最近看到的了OPPO为周杰伦量身定制的新片《周杰伦的2000W个故事》,这是一波大手笔。有意思的地方在于,OPPO近一两年很明显的开始讲“故事”,那这故事讲得到底好不好呢?
先看:
从网络舆论看,“感动”是网友提到比较多的评论。有的感动于周董回忆杀,有的感动于故事本身。所以这大概是很成功的片子罢。
除了请周董,我理解这“成功”有三个原因:
1.明星的势能找的对
当我们说到周杰伦,他最大的势能会在哪里?毫无疑问是他的歌和词。这股势能是8090后听到旋律能跟着唱的地步。所以当我看到代理商意类的稿件写到:“客户放送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周杰伦’”时,我觉得这个点一定是很棒的。
2.延续讲故事的风格
品牌consistency的一种方式是,我不断用一个形式、一个时间点去做传播,消费者会逐渐产生习惯和期待。1年前的杨洋小人国,到今年的周杰伦的故事,都在年关之际,用流量明星+魔幻世界来营造一个童话,我猜想这可能是会继续下去的。
3.对象是那群普罗大众
剧情大概讲的是周董帮得了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女主唤醒爱情回忆的故事,用着台湾偶像剧的脚本、演员、强调、手法。从高级审美情趣来看,你问我俗不俗,当然是俗的。代理商自己也认同这点。那么相应我可以理解这个故事正是去感动大多数不自诩为理性的、充分审慎的大众。
好了,既然也是个制作精良的大片、也有感动人的故事、这三点也都做的很对.....那有啥好说的呢?
我得感觉吧,你要是特别较真儿,就一定会觉得哪里不对.....让我一直如芒刺在背的地方在这里:
到底这个感人的故事和OPPO的品牌/产品有什么关系?
因为看起来只有一个关系,那就是主角们一直都在用OPPO自拍、电话、视频。
站在传统branding & creative的思路
我们站在传统品牌广告创意的角度去看,大家一般是这样做的:
消费者→故事(包含brand role)→品牌好感
故事里有品牌的角色,或者某种关联。那么当消费者对故事感兴趣,他就会移情到品牌形象上。
例如,SK2的方式是代表一群“被认为弱势”女性,发出change destiny的声音,所以这个创意是有连接性的。例如,丸美的《梁朝伟的眼》则是通过很直白的眼神表达去联系这个故事的。例如,UA是通过菲尔普斯去回答ruleyourself的。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