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人生投资的角度看,广告行业是一个回报率不高的行业,最多是个中等回报率的行业。它唯一令人兴奋的地方在于,为一个怀有广告理想的青年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但这种满足很快就会被现实湮灭。
这篇文章是去年接受某机构采访时讲的一些内容,最终没有被发表,今天突然想起来了,做了一点增补,就发出来吧。太好了,又可以少写一篇公号文章了。
这件事说起来很奇怪,毕竟,我毕业后花了6年的时间才在一家4A公司(FCB)谋得了一个小文案的职位,而这是我梦想了近十年的一个工作。
大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广告,虽然那时我还在西安交大锅炉专业学习,而偶尔也会想,这些广告究竟是什么人做出来的?到后来,当我知道有一种公司叫广告公司的时候,就再也不想做任何别职业了。
2004年,我去一家本土广告公司做文案,悲催的是,由于经营不善,6个月后我们就被迫遣散了。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达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职业理想:做一个广告人。
2005年,我加入FCB上海,实现了广告梦想的第二个进阶:进入一家4A公司(4A就是美国广告协会会员的简称)。一年半之后,我成为FCB上海的助理创意总监。
2008年我回到北京,顺利加盟北京奥美互动广告,这是我广告梦想的第三个进阶:进入赫赫有名的奥美公司。
而在同年,我们之前FCB的团队在戛纳广告节获得了一座铜狮。
看起来,一个广告人追求的目标,我在三年之内基本都实现了:进牛逼公司、做创意总监、在戛纳得奖。于是,我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困惑期,因为我觉得广告节的获奖作品其实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我们认为牛逼的广告创意,也未必能给客户带来销售,而我们自己完全不知道广告效果究竟如何?客户的销售有多少是因为创意?
我从传统广告做到互动广告,后来又去做社会化营销,但这个困惑始终没有解开:我们究竟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客户给我们那么多钱做传播真的值得吗?从主观的感受看,我个人觉得是不值得的,因为我自己会想,如果我是甲方,我肯定不会这么干。
那时候,我看《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科学的广告》等经典广告书籍,带给我的是困惑,我并没有想明白广告是什么,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现在自己做的广告有什么效果,以及广告为什么会有用?
如果说广告是依靠创意的话,那么像完全告知性的、通知式的广告为什么会有效呢?
这些是我当时没有明白的,而广告行业苦逼的生活也逼迫我做出改变,因为我觉得我不可能天天加班到十二点。那个时候我在想,这种工作的意义何在?如果说几年前我还可以为了理想去加班拼命,但是当理想破灭,有了家庭,你还能像以前一样没所谓的去加班吗?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