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分享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当一个单位开始强调考勤纪律等规章制度的时候,说明这个单位在走下坡路。我对比了现在所在的单位,发现也是如此,莫非我们也在走下坡路?
有人说我们的路还是非常明朗的,但我最近开始有两种担忧,第一种担忧是考勤越来越严格了,另一种忧虑是移动端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
别以为这是好事,这对于任何一家做平台的都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所谓移动端营收的来源并不是来源于自己的产品,而是微信。虽然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去打造一个尽可能完善的架构,并努力去掠夺有限的群体资源,但微信的布局总会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无奈的是,目前你只能通过这样的布局来增加你的市场份额,以此来弥补你在其他平台上的缺憾。
到了2017年,你若再不抓紧在微信布局上加以完善以及自己移动端的产品在应用和安装量上下更多文章的话,那么更危险的事即将到来。2017年对于区域互联网必然是一个最重要的一年,因为极有可能,移动端的收入甚至会占到你全部收入的50%或以上,而到了2018年,移动端广告占比至少要达到70%。
并非你传统的平台价值在贬低,也并非是你的流量有非常明显的下滑,而是合作单位更加偏向于移动端的合作。于是传统的社区流量逐渐成为你在做这些商业广告上的补充。
无论是媒体人还是广告人,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位餐饮店的老板,在报纸、电视、电台或网站上砸10万广告费,是不是很想在合作期限内将这笔钱收回来?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是老板,我不需要你给我多大的知名度,而是需要天天门庭若市,这才是广告的效果和广告投放最直接的价值体现,我们可以认定为这是转化率的问题。
当然,部分财大气粗的企业或商业单位自然可以无视这样的结果,但绝大多数的小微型商业单位是需要媒体不断的给它引流的。大平台,目前也无非是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不少的商业单位在投放广告上已变得非常谨慎,冲击最厉害的无疑是报纸和电视,因为老板们对广告投放渠道的思维发生了大改变,对于网站也自然冲击不小。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仿佛电台可以如日中天。
做电台的觉得他们才是如今媒体圈真正的王,也尽量的调整节目改善节目,但他们被播放时段、被广告时间等制约很大,他们的广告资源非常有限,若不提高价格,即使排满,在经营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所以他们唯一做的是想法设法增加可投放广告的渠道和价格。但相比于网络的灵活度,电台广告的手法一是结合主持人在做节目时所做的植入性广告;二是纯粹的硬广。因手法相对单一,除结合线下活动外,很难精准的去做数据营销,性价比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因为他们能给你带来100个顾客?1000个顾客么?显然不敢打这样的包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