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感受下这组“痛点文案”:
敢于脱下高跟鞋;敢于变成水桶腰;敢于对老板说不;敢于负重10公斤;敢于裸妆出门;敢于做个女王;敢于一辈子被你拴住;你有多勇敢,就有多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TVC里的孕妈妈都是真正怀孕的准妈妈。
痛点要和我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第一点说到“痛点”要有高感知频率。那么,以下这个场景,算不算找到痛点呢?
一位肿瘤医院胸外科的医生,天天和患肺癌的病人打交道,看尽了肺癌患者忍受的各种痛苦。那么,他会对一则“戒烟广告”传递的“吸烟有害健康”有痛感吗?也许他会有,但是仍然感受不强烈。因为“得肺癌”并没有和这个医生有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不是说他天天面对肺癌患者,他就会觉得“我应该戒烟,否则也要得肺癌”。就如同红酒销售员。不是说她天天推销红酒,就觉得“我也应该喝点红酒”。
再思考一个命题作文。如果要说服女性戒烟,我们该从何说起呢?
这里举《洞见远胜创意》里的经典案例。向女性宣传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即使把吸烟的危害说到极致,比如得肺癌等,都没用。因为比起这个看似“不落地”的危害,女性更关注的是:吸烟让自己的皮肤毛孔变得粗大、肤色变得暗沉等。就如同不少吸烟的女性,认为吸烟可以让他们看起来很酷、很与众不同,如出一辙。
痛点就是我心里想表达,却不好意思说的
今年,SK-II的TVC“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大火。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抓住了所谓的“剩女”痛点(有文章指出,这条TVC过度渲染“剩女”),替“剩女”表达了内心想表达,却不好意思说的话。比如:我不想为结婚而结婚,那并不会过得快乐。
同样,还有说到我心坎里的,滴滴专车的宣传片:“今天你会坐好一点么?”
专车服务要比快车/出租车费用高,它有两大卖点:车况更好、司机服务更体贴入微。这些卖点对于使用专车的人,意味着:更舒服、更无忧、更显身份。如果TVC只是从这三个角度进行创意表达,策略是不新颖的,也谈不上抓住用户痛点。
中国人的价值观看重“无私”。当我们想对自己好一点时,总会情不自禁地顾虑别人的目光。“对自己好一点”却是不少人想表达,却不好意思说的。它为打专车的群体找到了一个情感出口。
还有英国百货Harvey Nichols圣诞节的“自私”促销。Harvey Nichols发现在圣诞节,人们总要花费一大笔钱购买礼物送亲朋好友,无法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于是他们发起了一个“Sorry I Spent It On Myself”的Campaign,消费者只要搭配购买包装好的小商品,那么高价商品就能获得折扣。这既能给自己买一份高价的礼物,又能送给亲戚朋友一份包装不错的小礼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