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扎堆走穴也导致明星吸引力的下降,因此即便聚集了众多一线明星,某些综艺节目影响力似乎都远不及预期。
明星保障收视率的同时吸引了大量广告商的资本投入,所以当插播广告已经不能满足广告品牌的曝光率时,就只能通过在节目中大量植入广告的形式增加品牌曝光。
当一档综艺节目的内容充斥着大量广告和电影宣传,资本和商业因素消解节目情怀,节目本身的内涵甚至游戏性和趣味性都会大大降低,观众也不愿再为节目买单,而是转向综艺大市场中的其他节目。
四、唯明星论
电视内容市场唯明星论,以明星博眼球,营销急功近利。目前,综艺节目已进入资本烧钱的时代。从内容为王、制作为王到资本为王,综艺节目的资本运营一直处于高氧状态,没有回落,这些综艺节目主要依靠明星赚取收视率来收回成本,获得收益。
除了依靠传统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来收回成本外,经济泡沫作用下的综艺节目凭什么获得观众的关注呢?在当今井喷式的综艺节目市场中,效率意味着收益。在此要求下,节目制作团队只能通过明星加入的方式吸引观众,而不将时间消耗在节目创意及内涵上。一档节目扬名的同时也提高了明星的行业地位,高昂的明星出场费和同质化节目竞争环境中有限的明星资源使节目制作方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保住明星就意味着保住了收视率。
五、唯IP论
唯IP论,盲从潮流,缺少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内容和核心价值,我们为什么要看真人秀?真人秀给我们提供了什么?要解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来看《娱乐白皮书》中列出的“2015综艺话题热度TOP 10”:花少许晴与郑爽互撕、我是歌手孙楠退赛、喜剧人贾玲恶搞花木兰、好声音汪峰开炮……
把事实真相暂且搁下,这些热门话题多少体现了“不任性不足以显真人”,简单来说,“撕”就一个字。崔健“手撕”许志安(《中国之星》);李宇春弄哭了舒淇(《燃烧吧!少年》);一贯高情商的郭敬明被Dr.魏形容为“我怎么好像跟女人在吵架”(《最强大脑3》);乐嘉、王栎鑫不约而同在节目现场醉酒,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超级演说家》《文学英雄》)。
那么,如果我们在真人秀节目中只能感受到这样的价值传递,显然是尴尬的。
六、唯央视论
广告投放趋于向央卫视集中,忽视地面频道的价值与创新潜力!很多企业只选择全国性电视台进行投放,以为全国人民都可以看到。以中央台为例,其在南方很多地方的收视率是很低的,这时就需要其他地方电视台配合。
其次,全国性频道在传播范围上确实比其他电视台要广,但深度上不及地方频道;再次,有些企业选择了收视率特别低的全国性频道,虽然价格很便宜,但几乎没什么效果,投资回报率微乎其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