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把用户分好类
市场人员可以采用将用户分类的方式来提高程序化广告的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群的潜在价值采用不同的KPI指标(比如:每次操作的费用,投入产出比例)。
在和程序化广告合作伙伴商谈合作时,首先要对用户群进行最基本的分类:是新用户还是现有用户。很多广告主都对建立新用户群很感兴趣,而程序化服务商们也都可以完成这个指标。现有的用户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比如,采用对邮件群体分类同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用户的终身价值进行不同的广告投资。
4. 给程序化广告合作伙伴们一定的调整时间
程序化广告的平台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个“自学能力”指的是机器可以整合数据,找出规律,并依照模版操作。为了能最好的分析出用户行为进行相应的购买推荐,程序化系统需要时间去积累和整理数据,所以你不能对这些合作伙伴们太苛刻了,而是应该在合作之前给予系统一定的暖机时间。
系统具体需要的暖机事件根据整个营销活动的规模和营销目标而定,但是基本而言,在没有重大外界影响情况下,能达到稳定效果的时候就可以对营销活动进行基本的评估。
5. 不要只看到下游的用户渠道
虽然程序化广告在重定向用户和广告表现方面有一定的赞誉,但现如今的营销人员应该看到销售的整个渠道的活动。聪明的做法应该是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自动的更改营销信息和营销投入,比如获取用户,保留用户,甚至品牌忠诚培养。
6. 采取正确的归因模型
现今的广告密集程度已使得竞争对手就在一屏之隔。所以,对于广告主而言,要清楚的知道用户是怎么在手机,平板以及电脑等设备的操作之后做出购买决定。广告主不能只是在各个设备和渠道上单独无连接无效率的打广告,而要想清楚怎样将多渠道做成优势联系起来。
“购买旅程”是一个能将用户在最终购买行为之前所有浏览轨迹都计算在内的归因模型,而不是仅仅考虑用户的最后一个广告接触对象。这样的话,广告主就能够更好的了解用户的消费行为,消费轨迹,也更清楚应该在哪一步投入广告。
7. 你仍需要一位制定程序化广告的策略师
看完以上内容,你也明白程序化广告是需要拥有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人来操作的。众多的变量都可以随时改变营销活动的结果,怎么操作,从哪开始并不是容易的事。说大了,即使是世界上最智能的程序化广告系统,也需要一个能操作的人。所以公司一定要有相关人才。
综上所述,一定要先做好相关的功课,才能把自己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优势找出来,通过数据的力量去提高营收表现。能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就能更大更广的接触到用户,将营销做到一个新台阶,也能和用户之间建立更加良好和紧密的联系。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