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网络电台,真能让播音员重生吗?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7/31 13:42:48)
我们尊重网络电台的存在,也承认网络电台的魅力,但这些都不是网络电台市场变得火爆的原因,事实上,这个市场躁动源于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非正常竞争事件,这也就意味着,网络电台要想留住这份关注,需要尽早的找到盈利模式。
在基本的商业逻辑里面,免费的内容需要携带商家广告的输出,以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事实上,在传统电台最后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广告收入惊人,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电台单年的广告收入就达到8亿元,其他外地大台也都在5亿元~6亿元左右,这些广告包括高质量的精品广告,也有一些只能放到晚间直播的男性问题广告,总之,广告的费用养活了数以百万计的播音员以及相关的导播、剧务等电台工作者。网络电台自然能移植传统电台的做法,但因应用场景有限,以及并非处于黄金期(蜻蜓FM说自己已经有1亿客户,但没有第三方机构支持,谁知道他们有没有),要求网络电台对于广告要持谨慎的态度,力求精准,这可以慢慢探索,切不可操之过急,坏了消费者的兴致。
另外,网络时代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就是个性化,每个人都想拥有独立的博客,识别度高的论坛ID,网络电台同样可以设立类似博客、论坛式的听众集散地,只不过是博客的文字变成了声音,网络电台提供的是一块可存储,可播放声音的服务器。试想一下,正当一位消费者开车之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从公共电台里播放出来了,该是如何的兴奋与激动,这种感觉将会进一步激发用户粘性,从而留下进一步的盈利空间。
内容为王,网络电台切忌本末倒置
拿了投资者的钱,网络电台开始跑马圈地,满脑子想得就是争地盘,抢听众,赚到钱之后报答投资者,但这样躁动的风格本身就不试用一个场景较少的app。网络电台市场要发展,归根结底要提供优质的内容,让那些即将死去的播音员重生,这个市场才会有希望,否则,网络电台市场也只不过是过了一把烧钱的隐儿而已。
在过去的两年里,电台市场躁动不安,版权战、口水战、争主播,或者恶意刷榜,让apple store一个月内三次下架,这倒也瞒符合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论战特点,焦点从来只是围绕利益展开,大家很少能就商业模式优劣、内容精神实质探讨,技术修正和扩展等方面进行讨论,有的只是最低级的口水战,从视频网站,到3Q大战,再到3B大战,还有电商们的零元购物等等,这种论战最该控诉的地方,正在于让一群状元们跑到大街上去和大妈们讲道理,她们哪会讲道理啊?所以,笔者首先奉劝网络电台的几个巨头,要守住自己的心,用高品质的节目去留住观众,这是一个长期博弈的市场,即便短时间内落后竞争对手,但长期沉淀下来的节目,绝对也是最受用的节目,有了用户,赚钱只是顺便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