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广告需求?那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你是怎么出行的?
在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开始涌入我们的生活。遥记得那时业界出现很多诸如:共享单车真的有前景?共享单车能否成为市民出行新宠?之类的疑问。短短几个月后,火爆的场景回答了这些疑问。
今年,共享单车已经遍布在大街小巷,很多人都感到惊叹,从来没见过路上有这么多自行车。与最初设定的理念相同,共享单车确实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出门扫一扫,骑上小自行车出行成为常态,不少人不禁对过去的生活感到疑惑:在没有共享单车出现之前,我们是怎么出行的?唔,仔细想一想,大概会打车去几公里外的地方、倒一站公交车去地铁、打个三轮车去车站、步行去一些不远也不近的地方……而现在,这些出行习惯全部被共享单车所取代。
有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人们几乎从不会考虑骑自行车出门。那么,共享单车到底是怎么成功的?其实就俩字:方便。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使用形式,瞬间激发了大部分人的潜在需求。
写到这里,让小编想到:这种运营模式和广告易的临过期项目何其相似呢。
在此之前,广告易曾经做过一次调研,以LED大屏广告为例,空置率过半。很多能够播放40条广告的大屏,日均只有10条左右广告在播放,剩余的资源都处于空置状态。可另一方面呢,有投放需求而投不起广告的广告主占比却也高达90%之多。
潜在的广告主们不投广告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价格。由于价格的昂贵,加深了更多潜在的顾虑,例如:对于广告效果的期许、对于高额投入与实际回报的比例。对于新手广告主来说,摸索适合自己的广告形式更如小马过河般踌躇不定。
渐渐地,广告市场陷入了一个僵局。由于大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导致广告主日渐缩减广告投放预算,广告投放的少了;而媒体主的成本却还在逐年增加,只能通过提高价格来维持收支平衡。此时,这个死循环就诞生了:由于投放量不理想,媒体价格提高。→原有的广告主由于预算减少投不起广告了,原本投不起的更加希望渺茫→媒体主因为广告投放量减少,继续提高投放价格……
如何打破这个死循环呢?这成为了很多业内人士苦恼的难题。
广告易的集约化采购和临过期项目就在这种情势下应运而生了。
集约化采购,通俗点说就是团购。您以为只有个人生活消费才能团购吗?广告也可以喔。就像团购包月鲜花一样,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四束包装精美、芬芳馥郁的鲜花?在花店一定是难以实现的,而团购就可以完美地实现这个梦想。广告也一样,如果您的需求不多,只需要投放几块候车亭广告。在单价很高的情况下犹豫不定时,果断来参加团购,以投一块广告的价格投放五块,是不是超爽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