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第一次创业,一年后公司就卖给了百度,“李叫兽”成为百度史上“更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就是那个教你X型文案和Y型文案有何不同的人,联合了百度的李彦宏。这两个看起来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却私定了终身。
壹
上次见李叫兽,他正在受邀拍摄一部央视的广告狂人纪录片。
纪录片拍摄的诸位大佬,讲的多是名噪一时的创意案例,而李叫兽不同,分享的是一些底层的“科学营销”工具和方法论。
在普遍迷信Big idea的广告行业,突然有人跳出来大声疾呼科学万岁,这就好比一个建筑学家年会,别人都在展示自己盖的大裤衩、小蛮腰,李叫兽却在展示他新挖的城市地下交通管网。
让营销变得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工具化。李叫兽认为这些广告和营销的“基础建设”,会改变营销从业人员的出行方式,提高效率。
很多营销人的作业模式,还停留在经验、灵感上。挂在嘴上的,也是一些祖父级的理论,4P啊,定位啊,360品牌管理啊,等等。个人素质的高低,成了决定项目成败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在产品匮乏的年代,这么做无可厚非,但在产品大爆炸和媒体大爆炸的年代,继续这么做就显得有些食古不化。
如果把过去广告创意的生产,看作是手艺人、小作坊模式,那么李叫兽的野心,是在于建立一条福特T型车的生产线。
过去一个月手工服务1个客户,未来用互联网工具,一天服务100个客户。也许正是这种产品经理思维,让“创业者”李叫兽,成为了李彦宏的副总裁。
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文案创业者,多了一个互联网的程序猿。
贰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有场景营销、原生广告、超级IP、小程序这些时髦词汇的三陪,也不能改变这一届营销人正处在空床期的事实。
自微博微信诞生,营销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划时代的媒介平台了,H5等形式消费者也看吐了。人们在社会化营销的框架下进行交互,日久没有深情,反而生出了麻木,品牌和消费者陷入了双向的审美疲劳。
费用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低。营销人不知道做什么,寂寞难耐。人们在焦急的等待着下一个敲门的营销趋势。
营销其实就是商品(服务)和人的链接。广告人热爱的“创意”,只能优化局部的链接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整体提升链接的效率。但是大数据可以。
大数据是改变未来商业战争的“原子弹”。但现在,这颗原子弹还处于刚发现铀矿的阶段,距离实战检测,时日还长。
而百度最不缺的就是数据,铀矿储量丰富,要多大有多大,缺的是能够被品牌和广告主能够简单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