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广告人的忙季,随着各大电视台、视频网站推介会的鸣锣开场,一大波综艺节目正和北方的强冷空气一道扑面而来:
老牌“湘军”湖南卫视摆出“2+21”队列,《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两大王牌领衔和其他21档新老季播节目贯穿四大季播档;优酷搭起“6+V”的综艺矩阵,脱口秀、喜剧、真人秀、亲子类、偶像养成和音乐类节目全线爆发;爱奇艺则翻了一番,自制网综从今年的20多档一下子激增到40多……
押哪个节目好呢?品牌主们很纠结。《跑男》、《极限挑战》等少数几支“绩优股”影响大,但代价也高,而且资源稀缺,有钱也不一定抢得到;广大新节目又鱼龙混杂,如何才能像曾经的999和加多宝一样,在爆款未爆前就独具慧眼选中它呢?
有时候这需要一点运气,而偶然的背后也往往有若干必然的规律可供遵循。这里是几句经验之谈,希望能给大家一双发现的眼睛。
一看洞察,能否命中观众红心
Marketing的小伙伴都知道到,品牌塑造的第一要务是消费者洞察,内容生产亦然。作为一种感性消费,综艺节目的用户洞察要非常准确:目标人群是谁,宅男、女粉 or 合家欢?核心诉求是什么?试图带给他们怎样的情绪体验?
这不仅是广告主匹配自身人群和传播的关键,更是一档节目打动观众、引发共鸣的立足点。
《爸爸去哪儿》的大红大紫,根源于对“孩子成长爸爸失陪”的时代软肋的精准把脉;认真搞笑的《欢乐喜剧人》能成功逆袭,因为它带给了人们现代社会最奢侈的快乐和愉悦;优酷Q4的恋爱试验类真人秀《美女与极品》上线至今播放量已突破2.4亿,引发全民讨论,则是因为瞄准了当下强调硬性条件的传统式婚恋观与当代年轻人讲究三观契合的新婚恋观之间的冲突。
二看模式,是否新鲜有趣够惊艳
这几年再火的综艺节目都难逃“第三季”魔咒,究其原因,还是模式的僵化让观众产生了疲劳感。当《中国好声音》的转椅不复初见时的惊艳,当爸爸和孩子们每天都在选房、做饭、找食材,当满屏都是明星跳伞、拉飞机、踩指压板,网络生活丰富的上帝们,为什么要为你驻足呢?
唯有差异化的创新模式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在这点上,束缚较少的网络综艺显得更有创造力,很多节目脑洞清奇:比如歌唱节目扎堆,爱奇艺《十三亿分贝》却别出心裁地想到了和方言结合;亲子节目泛滥,腾讯视频《放开我北鼻》就让自己还是个孩子的当红小鲜肉带娃;婚恋交友类,就在大家以为“非诚之后再无爆款”的疲惫期,《美女与极品》又擎起创新大旗,让观众眼前一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