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图拥抱移动而退市的分众,却被移动革了命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0/16 13:17:47)
第三方数据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智联招聘两年前曾推出了《2013 年白领手机指数调研》,报告指出:近八成白领称自己有手机依赖症,没事时玩手机打发时间比例为 78.86%;68.56% 白领醒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手机。白领日均使用手机时长为 3.93 小时,这意味着除去八小时睡觉时间和八小时工作时间,剩余时间被手机占去了一半。从城市每日使用手机时常分布看,北京、西安、上海列前三位,时间分别为 6.72 小时、6.15 小时、5.45 小时。该数据虽然是两年前的数据,但这两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变化和智能手机普及的趋近完成,用户对手机的依赖和使用时常只会增长而不会减少。
2、分众移动动化布局尚不成熟,未能完全转型
分众曾在 5 月意图以 457 亿借壳宏达新材上市,江南春在会见投资人时阐述他对分众移动化的设想:向上云战略,对分众地理属性的升级。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把分众打造成为真正的由云端控制屏端的 LBS 精准媒体平台。 向下做 O2O,分众要利用 2.5 亿存量用户的资源, 集成 LBS、移动互联网、WiFi 热点和近十万个 iBeacon 网络,做好人与信息、人与服务、人与金融对接的 O2O 生态。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把在线下看广告的人,导入线上去直接产生消费,让看广告的人变成消费者。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分众的借壳折戟成沙了,O2O 成果也难有官方数据披露。然而笔者预测,分众的 O2O 不过是长袖善舞的江南春迎合资本市场的概念,也是分众逼不得已导流线上的一个美丽的壳,真实成果恐怕差强人意。即使用户关注力未转移到手机,分众 O2O 也有天生的缺陷:
一、特定空间和短暂时间让用户从 offline 到 online 存在天生鸿沟。即使用户无聊时间仍旧被分众所影响,但短暂的广告时间 (15s~30s) 让用户从看广告引起兴趣再到 online 根本来不及,等电梯和乘坐时间也极其短暂,即使有近场 WiFi和 iBeacon 仍然无法缓解该问题,这也让即使有转化 online 意愿的用户根本无法有效转化,更何况 iBeacon 仅限于安装过品牌 app 的公司,而且只能是苹果用户。尼玛,是指望每个看 LCD 的用户都安装个分众 app 吗?当然分众 LCD 也可以嵌入地理位置然后让用户打开广告品牌商的APP,但这又是忽悠品牌商啊!首先基于 iBeacon 技术的地理围栏一定要和版本绑定的,意味着即使功能发布,该功能发布前的版本是完全接收不到信息的,和分众合作请保证客户的设备都更新了吧!更重要的是基于 iBeacon 技术的地理围栏推送品牌 app 自己都可以做,据我所知,携程和百度地图去年就自己实现了这个功能,只要提前在系统基于地理位置埋点,用户进入到该地域一定距离内会自动获得提前内置好的 iOS 消息推送,理论上只要品牌愿意,在你上下班路上千米一个点,他完全可以给你推白十来条消息影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