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网络写手会涌现出更多的刘慈欣么?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6 13:45:30)
网络文学3.0时代需要怎样的产品
前文说到网络文学已经开始进入3.0时代,不过我们看到的现状是国内从事传统在线文学创作的作者有几百万人,主要分布在起点中文网、盛大文学、17K等几大已成立10几年的老牌文学平台上,每家平台拥有的注册作者数量超过100万,但每家平台的月活跃作者数量占比并不高。以起点文学为例,目前的月活跃作者数有5万左右,占比不足5%。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文学3.0时代的繁荣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比老牌的网络文学网站们,基于手机阅读创作的汤圆创作倒是让人眼前一亮,至少从数据上我们看到移动文学平台的生命力。成立一年的汤圆创作汇集了50万名移动文学原创作者,涌现出70万部文学作品,其中月活跃作者数量更是突破10万大关,占比达20%以上。使用汤圆进行创作的作者用户数有90%是90后的用户,直接用手机进行创作发布的章节是占88%,从用户构成上面来讲,年轻人已经成为手机创作的主流用户。
看起来网络文学3.0的产品是要“附和”年轻人的,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创作上的来源非常多元化,他们眼中的社会现实一切都会成为创作源;作者们处处可以进行创作,如课堂、宿舍、甚至是卫生间都成为了他们的创作场景,瞬时产生的灵感,都可以瞬时的记录下来,这也是汤圆创作为什么活跃度超过传统在线文学网站的重要原因。
移动文学区别于传统在线文学的一大特点是:这里的作品不依靠字数和章节的多少,因而故事更加具有紧凑性,依靠灵感、创意来吸引读者。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碎片化时间的产物,也可以理解为年轻人阅读创作的群体特征,显然,这样的特征也更加符合移动用户的阅读心态;短篇幅的创作无处不在、描写手法简洁明快,这已然成为移动文学时代的典型特征。
一言蔽之,网络文学3.0时代需要的是更接地气,更直接便捷,更懂年轻人心的产品。
脚本经济下,创作即商业价值
如今人们都愿意谈IP,其实IP无处不在,只是现在IP成了奢侈品才如此受到关注,如果能帮助更多草根作者的IP能够释放出自身的商业价值,这想必才是皆大欢喜的。
把目光聚焦在作品衍生的脚本价值上,实行免费阅读对于汤圆创作来讲可以说只是放弃前端的部分营收可能,现实是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共享本质,近年来不断冲击着传统行业,文学也不例外,免费阅读势必成为主流,将赢利点则脱离开单纯的文字,从“文字脚本”拓展开来的世界是无限广阔的。举个例子:2013年之前,版权IP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到14年的时候它的价格已经涨到100万一部,到年中六月之后涨到三百万,到现在甚至超过两千万。在全球市场2014年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过半来自中国市场。国内影视里面爱情、戏剧是很受欢迎,大部分是来自改编小说,比如《左耳》《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