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斗:场景化营销时代来临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8/7 11:48:29)
碎片化时间
“时间碎片化”是当今社会对个体存在的一种典型描述。今天的人们,拥有海量的社交渠道和媒介资源。空前的快节奏生活,使以往需要占用整块时间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大多被拆分解构:乘车赶路,交友聚餐,甚至睡觉前和醒来后,大家面对的几乎都是手机,生活、工作的界限开始模糊……由此,如何在移动、分散、碎片的环境中,抓取用户注意,第一时间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高效促成消费,成为摆在每个商家面前的难题。
场景营销,互联网不再焦虑
有人说,互联网思维一切围绕用户,以消费诉求驱动生产经营,市场主权完全交到消费者手中。初看此言充满了理想色彩,但当天平从一端滑向另一端时,企业也开始隐忍一种焦虑……上文提到,在传统的PC时代,互联网行业争夺流量和入口(对淘宝商家而言,流量即交易)。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涉及营销的流量转化率较低;即便吸睛夺目的产品表现能够获取部分流量,但过分追踪用户,企业自己的主动权随即丧失,面对个性多样的市场变化疲于应对——无论多好的产品,总会被复制超越乃至乏味,缺少必需一定的消费逻辑,黏性需求丧失成为互联网焦虑的症结。
智能应用让用户变得慵懒、挑剔,他们真心希望一切都可以做好并送到嘴边。伴随移动社交和自媒体的迅速崛起,简单粗暴的界面投放广告,在甲乙之间开始被无视和嘲笑(P图算个P)。结合智能设备的各类APP应用,要想在移动、分散、碎片的条件下真正打动用户,最好的方法莫过即时互动:设置一个贴近用户实际生活的场景,让消费者在亲切自然中被触发打动,随心接受商家提供的信息,这为治疗企业的互联网焦虑提供了全新思路——营销推广由以往的信息轰炸开始向个性化的互动体验转变。饥肠辘辘时有“饿了么”,打车用“滴滴快的”,买电影票上“格瓦拉”,寂寞找“陌陌”……这些经典案例所代表的市场行为都是在消费者最需要时准确出现。香港宿务航空根据香港的雨季特点,用防水喷漆在大街上喷绘广告,平时隐形,但雨天会显现“来菲律宾跟阳光玩游戏”的广告语,并附二维码提供入口。通过这种活灵活现的宣传,其飞行业务获得显著增长。佩服的说,彼时彼地的场景营销,可称得上直达诉求本质的人文关怀。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开放平等,而非单向主导。无论是消费者驱动的C2B,还是企业产品驱动的B2C,你情我愿的眉来眼去才是交易促成的最大捷径——在对产品优势和消费市场争夺的背后,其实是设计消费场景和营造平台入口的比拼。BAT三巨头中,阿里和腾讯在市值方面远超百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真正贴近、融入大众的生活场景中,阿里和腾讯相比百度拔得了头筹。(百度没有开发出现象级的超级APP,如微信),而数量众多的二流APP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中,完全不在人们的视野内,甚至微信公众号大有取代轻度APP的趋势。有业内名人曾说:“移动互联时代,以超文本链接为核心的Link模式完全失效,因此导致了流量的碎片化,移动流量的核心特征是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