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告业,正在被互联网公司所颠覆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8/7 11:46:45)
如今细心的网民已经发现到一个显著的变化,很多广告像嗅觉灵敏的鼹鼠一样,悄然浮现在页面上。它们是那么符合你的喜好,以至于就像你的老朋友一样。
广告已从传统的依赖渠道、动辄几千万预算的大水漫灌式投放,变为挖掘用户浏览习惯、对用户进行精准推送,这不亚于一次新的革命。
整体广告业放缓不只是门户网站
事实上,当前大企业在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已经出现了放缓。今年5月15日,商业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公布了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新浪第一季度净营收1.8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公司应占净亏损为10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净亏3320万美元,同比缩窄。
新浪公司CEO曹国伟公开表示,新浪的一些大客户的广告支出整体上的确有所放缓,“我不太确定这个问题是否只在门户网站广告方面出现,还是整个广告市场都受到了影响。但我觉得可能整个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企业在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逐步缩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最常听到的声音是,企业投下大笔预算后,广告效果与业绩增长之间正相关的效果不明显。新浪广告业放缓或许是冰山一角。
AnG无双科技CEO施侃认为,广告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广告公司难以摆脱传统的经营方式,他们都是试图在“已经搞定的客户”那里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这是一种以人力为主要资源的模式,“就算平均一个合伙人搞定四个大客户,两个合伙人加起来也就八个,尽管每个客户都很大,可是天花板一眼就能望到。”
在他眼里,中国广告业革命性的机会正在到来。
“程序化购买”崛起颠覆传统广告业
施侃眼里的机会正是利用网民的浏览行为为其推送相应的广告,也即当前广告业逐渐流行的“程序化购买”。
在国外,这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杰弗里
雷罗勒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自2007年起,广告业逐渐涌现出众多新的参与者,他们的目标是程序化购买市场。资本市场发生过类似转变,股票交易方式从原先“喊叫式”的交易逐步转变为自动化。广告业也迎来了这一契机,因为广告业的大量交易已经数字化了,现在整个广告业交易中有1/4是在网上完成的。
已有数据显示中国在这方面的市场情况。据Analysys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程序化购买广告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程序化广告市场规模为52.3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1.0%,预计到2016年,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规模将达到187.6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