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胜:解构认知——数字营销革了谁的命?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7/24 9:55:51)
在这个处处彰显个性的时代,面面俱到的营销往往不会成功。在移动场景下,通过大数据算法和技术手段,移动广告也可以做到“千人千面”,让用户置身一种消费场景里,广告在一种完全自然的状况下,就可以精准地达到目标受众,甚至消费行为也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就需要在“定制化、内容化”方面下足功夫,很明显传统的展示型广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行不通的,跟平台信息流无缝对接的原生广告越来越成为主流。这几年,随着Facebook、twitter推出信息流的“原生广告”形式以后,国内各大广告平台也开始逐步向原生化进阶,以广点通推出的QQ空间信息流广告为例,QQ空间等社交平台是用户关注度的天然磁场,通过定制化的原生广告,使广告与页面信息流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再以广点通的多维定向投放能力,将广告传递给有需要的用户,成为有效的信息,摘掉硬广的帽子。
三、营销,正由效果营销向“品效合一”转变。
未来的广告不能仅仅是“广告”,一方面要考虑转化效果,另一方面它要变成惹人喜爱的内容,成为给品牌加分的一种手段。这两年兴起的“原生广告”,就是其中很好的代表。
信息流广告(Feeds),就是原生广告的典型形式。Facebook也正是开辟了信息流广告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奠定了在移动广告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国内,腾讯成为原生广告的标杆。腾讯的广告平台广点通首先在QQ空间上探索出了信息流广告,许多App广告主对此趋之若鹜。好的转化效果往往带来好的品牌效应,而好的品牌效应往往对让后续的转化效果更好,在互联网+营销的语境下,品牌和效果是整合、相互促进的,这也是“品效合一”的意义所在。
因“颠覆”之名,互联网+曾多次被其他行业质疑、猜测,甚至唱衰。营销也一直因为这些形而上的神级词汇而被妖魔化,不论广告主、受众,甚至营销人自己都认为数字营销仍然停留在BAT大佬的演讲稿里,真正的营销仍然还在浪费那一半的广告费。而如今,数字时代下淬炼出的新的营销,其所成长的步伐已经清晰可见,有规可循。这是否能给广告摘掉不切实际的帽子?我们拭目以待……